德國魯爾區轉型鏡鑒
2018/08/07 16:45
▲ 魯爾區內德國最后一座仍在開采的硬煤煤礦將于今年年底關閉
◆ 經過數十年的循序漸進、吐故納新,德國魯爾工業區正在摘掉自己老工業基地的帽子,各種新興產業基地漸次興起
◆ 從區位和產業結構看,魯爾和我國的沈陽經濟區比較類似,其轉型經驗或為我們帶來啟示
德國魯爾工業區是世界著名的老工業基地,也是人類工業文明的一個縮影?!恫t望》新聞周刊記者近日走訪波鴻、博特羅普、多特蒙德、杜伊斯堡等多個魯爾區城市發現,經過數十年的循序漸進、吐故納新,魯爾正在摘掉自己老工業基地的帽子,各種新興產業基地漸次興起。特別是魯爾區內德國最后一處硬煤煤礦將于今年關閉,魯爾區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。
魯爾區在德國北萊茵-威斯特法倫州境內,位于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,占地4400多平方公里,人口超過500萬。魯爾區并不是獨立的行政單元,而是由11個城市和4個農業區組成的具有一定經濟、人口和歷史關聯性的地理空間。從區位和產業結構看,和我國的沈陽經濟區比較類似。歷史上,魯爾區曾以煤炭、鋼鐵、化學工業發達聲名遠播,也以環境污染、生態破壞、居民生活質量差而廣為人知。
▲ 1955年的魯爾,煙囪“賣力”地噴著黑煙
通過對魯爾區一周的走訪,記者發現這里不僅城市空氣好,曾因嚴重污染被稱為“雞尾酒”的魯爾河,現已成為旅游勝地。6月的河面千帆競發,水上運動樂園名不虛傳。各城市的街面與德國其他地區一樣繁華熱鬧,隨處可見大片綠地和公園。
波鴻魯爾大學校長阿克塞爾·肖爾麥里希說,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魯爾區男人的襯衣只能穿一天,每天窗臺上都落下厚厚的塵土。如今,隨著這些傳統產業消退,魯爾區的生態環境已恢復到相當好的水平。
吐故納新為增長提供多點支撐
“全市最后一家煤礦1973年就關閉了,波鴻市徹底告別煤炭產業已45年”,波鴻市長托馬斯·艾斯切爾西告訴《瞭望》新聞周刊記者,“當前波鴻經濟主要靠新產業”。10年前,波鴻從北威州獲得了發展健康產業園的補貼,健康經濟開始作為波鴻發展的重要產業。波鴻市還在設計一個龐大的發展藍圖,健康產業園和生物醫藥園正在建設中。大量的相關企業和機構開始朝波鴻集聚。
在未來扮演最重要角色的將是信息安全,波鴻的目標是成為德國信息安全產業之都。在波鴻市長看來,“工業4.0”等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,信息安全是非常關鍵的一環,前景非常廣闊。波鴻的蒂森克虜伯鋼廠,吸納了約2500人就業,但這與高峰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。驅動當地經濟增長的產業正逐步向健康產業和信息安全產業過渡,且均是高技術創新產業。
博特羅普市長貝恩德·蒂施勒告訴記者,全德國最后一家硬煤煤礦就在當地,今年底也要關閉。政府10年前就開始布局經濟多元化發展,在原來的煤礦舊址上發展新經濟、新產業,促進中小企業發展,尤其是在電力、化工行業;同時大力發展休閑產業,如室內滑雪等?!安灰】葱蓍e產業,一個主題公園就創造了1000個就業?!?/span>
推薦